近些年,每当城市遭遇雾霾时,民众便眼巴巴地“等风来”。因此,“城市通风廊道”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人们期盼着这一举措能“引风吹霾”。通风廊道究竟能不能缓解空气污染,又是否会殃及周边城市呢?
近些年,每当城市遭遇雾霾时,民众便眼巴巴地“等风来”。因此,“城市通风廊道”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人们期盼着这一举措能“引风吹霾”。通风廊道究竟能不能缓解空气污染,又是否会殃及周边城市呢?
各地拟建通风走廊
通风廊道又称“城市风道”,是通过规划建设保证城市主风道的畅通,把郊区的风“引进”市区。据报道,北京市在2月份提出风道规划,计划修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和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其中5条主廊道串起了多座公园和绿地。
早在几年前,北京、广州、西安、南京、福州等城市就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出过类似“通风廊道”的概念,以此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但当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环境污染问题不明显,这一规划思路未得到应有重视。近年来,随着雾霾危害日益严重,风道建设再次被提出。
风道旨在缓解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会形成热岛环流,污染物非但扩散不出去,反而会把郊区的污染带进来,加剧城市空气污染程度。一项针对西安市城市风道建设的报告指出,传统城市规划对通风因素的考虑比较欠缺,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没有留出合理的通道,导致市区通风不良,以至于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等问题频发。从这个角度看,在整体风力较小的情况下,通风廊道对微环境中的污染物扩散是有一定帮助的。如果通风廊道能形成空气对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驱散城里的空气污染。
风对污染物有着输送和扩散两大作用。四级以上的大风主要以后者为主,既能把雾霾送走,又能吹散,也就是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稀释扩散,让雾霾彻底消失。
有了风道也要“等风来”
从城市微气候尺度来说,城市里过多的“大高楼”确实会让空气摩擦系数增大,从而导致城市某些街区的局部风速减缓,但对整个城市的平均风速影响不是很明显。所以说,雾霾扩散不出去与城市内部的风阻关系不大,不能武断地认为“高楼大厦挡住了风”。风道再多,如果大气环流动力不足,无风可引,也还是赶不走雾霾。去年冬季华北地区整体空气指数爆表,就连渤海湾这种扩散良好的地区都难以幸免,主要是因为整个区域没有形成大气流动的通畅环境。归根结底,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网络的形成对改善微气候还是有作用的,对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先决条件是有风。也就是说,即便风道构建完成,要想“吹跑”雾霾也还是要“等风来”。
“治源”才是根本
雾霾的产生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多大气污染物排放,这是主因;二是不利的气象因素,例如静稳天气下更容易产生雾霾,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没有风。因此,就算污染源没有增加,但污染容易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可见,治理雾霾应从源头和去向两方面着手,而治理源头污染、减少排放才是根本。研究表明,北京当前的雾霾主要还是来源于大规模的汽车尾气和燃煤带来的污染。如果这些根源不解决,单靠城市风道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而治理源头方面,除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清洁能源等,多种树,尽可能保留湿地和公园,增加新建设、开发地区的绿化率等,都可以减少雾霾的发生。
FogCannon®环境空间优化调节系统
云立方秦皇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环保、低碳、物理的方式,首重解决目前国内PM2.5超标的空气污染事件和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解决民用室外降温、工业降温、环境除尘、环境保湿、消防等方面的困难。
FogCannon环境空间优化调节系统首重解决城市热岛效应,该系统的系列产品是综合运用纯水净化技术、高压雾化技术、防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将市政水源处理成的纯水进行雾化处理,形成粒径1-30μm的雾颗粒的高度集成的一体化设备。
云立方FogCannon环境空间优化调节系统应用效果图
对于开放式空间和半开放式空间的降温来说,干雾降温是一种高效的降温方法。理论上讲,每克水可以使每立方米空气降温约2度,干雾降温所需的能量是克服水的表面张力增大所需要的能量,1立方米的水变成10微米的立方体时,其表面张力所需要的能量约43200焦耳, 而蒸发潜热高达22亿焦耳,其理论能效比高达5万,而空调受热力学定律的限制,30℃时降温5℃的理论最高能效比约是60。
干雾降温应用的很早,在2002年就给出了室外大规模干雾降温系统的解决方案,但大规模的首次应用是在日本的爱知世博会,最成功的应用是在上海世博会。fogcannon环境空间优化调节系统的原理为气雾合流,蒸发吸热的原理,降温终端将雾颗粒由降温主设备输送扩散至降温区域,在扩散的过程中不断蒸发,并吸收该区域大量热能,一般可达5℃-7℃的降温效果,极端情况下可降温幅度为14℃,且降温迅速。